电气接线作为架桥机电力传输和控制信号传递的核心环节,其连接可靠性和抗腐蚀性能直接影响设备运行**与控制精度。建立系统化的紧固检查机制和针对性的防腐措施,是预防接触不良、短路故障的关键技术保障。
接线紧固检查需实施分级周期管理。主电路接线端子(如电源进线、电机动力线连接部位)应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采用 “断电验电 — 清洁表面 — 对称复紧” 的操作流程,确保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规范,M8 螺栓推荐力矩为 25-30N・m,M10 螺栓为 35-40N・m,复紧时需使用扭矩扳手按对角线顺序操作,避免单侧受力导致的端子变形。控制回路接线端子(如继电器、接触器触点)每季度检查一次,重点关注插拔式端子的接触紧密度,发现插针松动或插孔扩张时必须立即更换。接线紧固后需进行导通测试,确保回路电阻不超过 0.5Ω,晃动接线时无瞬时断路现象。所有接线端子必须配备防松垫圈,禁止使用单螺母直接紧固,螺栓外露螺纹长度应控制在 2-3 牙范围内。
防腐处理需根据工况差异***施策。潮湿环境中作业的架桥机,电缆接头必须采用热收缩管密封,加热时需从中间向两端均匀烘烤,确保密封胶充分熔化填充间隙,杜绝水分侵入。沿海等腐蚀性环境需额外涂抹电气专用防氧化剂,处理时先去除表面氧化层,均匀涂抹后静置 5 分钟再进行连接,可**抑制电化学腐蚀。接线端子排应每月清洁一次,用毛刷蘸酒精去除表面粉尘和凝露,发现绝缘护套破损时立即更换,裸露导线必须采用绝缘胶带双层包裹,重叠部分不小于带宽的 50%。
锈蚀处理需遵循专业修复流程。发现接线端子出现绿色或白色锈蚀物时,需按 “表面清理 — 助焊剂处理 — 导通测试” 三步法修复:先用酒精棉去除浮锈,涂抹酸性助焊剂静置 3 分钟,再用细砂纸轻磨接触面**露出金属光泽,禁止使用粗砂纸过度打磨破坏镀层。修复后必须涂抹导电硅脂,形成保护膜防止二次氧化,锈蚀严重(面积超过 20%)的端子需整体更换,禁止仅通过打磨处理后继续使用。
特殊环境需强化防护措施。粉尘浓度高的作业场景,应每月吹扫接线盒内部,控制箱通风孔加装防尘网,电缆引入部位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,防止粉尘堆积导致的绝缘降低。高温环境下重点检查耐热导线接头,确保绝缘层无软化变形,接线端子温度不超过 70℃。所有电气接线的防腐处理需避开强电磁场区域,密封材料选择需兼容设备工作温度,-20℃** 80℃环境优先选用氯丁橡胶材质密封件。
检查过程必须严格执行**规程。作业前需切断上级电源,悬挂 “禁止合闸” 标识,验电确认无电压后进行放电操作。高压部位检查需使用经校准的绝缘工具,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,人体与带电部位的**距离不小于 70 厘米。每次检查需详细记录接线状态、紧固力矩值及防腐措施实施情况,通过趋势分析确定易松动部位,针对性缩短检查周期,确保电气接线始终处于可靠工作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