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低温环境对架桥机的液压系统、电气元件和机械结构均会产生不利影响,易导致启动困难、运行效率下降及故障风险增加。建立系统化的低温防护流程,实施针对性的启动准备和运行控制措施,是保障设备冬季施工**的关键技术保障。
启动前的准备工作需覆盖全系统防护。液压系统必须进行预热处理,采用空载低速循环方式让油液在系统内流动 3-5 分钟,环境温度低于 - 10℃时需加装油箱电加热器,将油温升** 30℃以上方可进行负载操作。选用极寒地区专用低凝点液压油,确保在 - 20℃以下环境仍能保持良好流动性。电气系统重点检查蓄电池状态,安装硅胶涂层碳纤维加热毯进行预热,通过云母片隔热层避免局部过热,加热**电瓶外壳温度达到 40-50℃、电压回升** 12.5V 以上再尝试启动。机械部件需更换适配润滑脂,核心铰接点选用 NLGI 2 级极压润滑脂,工作温度范围覆盖 - 30℃** 130℃,确保低温下仍能形成**油膜。同时清理行走机构周边积雪结冰,在支腿支撑区域铺设木板或防滑垫,防止设备滑移。
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管控需强化温度监测。液压系统实时监控油温变化,低于 15℃时应降低作业负荷并延长循环时间,避免因粘度偏高导致压力异常;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再逐步恢复额定载荷。电气系统每 2 小时用红外测温仪检查电瓶温度,通过温控器将其维持在 20-30℃区间,发现电压异常波动立即停机检查。机械运行中避免急停急启,减少结构件因温度应力产生的疲劳损伤。露天作业需合理安排时间,尽量在日间气温较高时段进行重载操作,夜晚低温时段仅进行必要的调整作业,严禁在 - 25℃以下环境进行高空架设作业。
停机后的维护措施需聚焦防冻保护。液压系统应关闭加热器后空载循环 10 分钟,使油液均匀降温;若设备停用超过 8 小时,需关闭总电源并释放管路余压,防止低温导致密封件收缩泄漏。电气系统断开主电源后,保留电瓶加热毯供电(可切换**独立小电瓶),维持温度以避免电解液冻结。机械结构需彻底清理表面冰雪,在销轴、导轨等活动部位涂抹低温防锈剂,对暴露的金属构件进行覆盖保温。所有积水部位(如冷却系统、空气压缩机储气罐)必须排空,防止冻裂部件。
**防护贯穿操作全过程。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滑绝缘装备,检查区域设置警示标识,避免在结冰路面快速移动。每次启动前验证急停按钮、限位开关等**装置功能,确保低温下动作可靠。建立冬季设备运行台账,详细记录启动时间、系统温度、异常现象及处理措施,通过数据分析优化预热时间和维护周期。发现液压油乳化、电气元件异响或结构件异常变形等情况,必须立即停机排查,严禁带病运行。通过全流程的低温防护措施,可**降低冬季设备故障发生率,保障架桥作业**有序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