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悬臂式架桥机的桥头站位与支腿锚固以**性为核心,通过***选址与多重锚固技术确保施工稳定性。
桥头站位需综合考量地质条件与桥梁参数:优先选择地基承载力≥200kPa 的平整区域,若遇软弱地基,采用 C30 混凝土硬化并铺设扩散式钢垫板(面积≥2.5㎡),或设置桩基支撑以分散载荷。针对不同桥墩高度,30m 跨径以下桥梁采用 “前支腿跨墩 + 后支腿落地” 站位,30m 以上跨径则调整为 “前支腿锚固桥台 + 后支腿配重平衡” 模式,确保抗倾覆系数≥1.5。
支腿锚固技术采用 “机械锁定 + 结构拉结” 双重防护体系。前支腿通过胀管 - 锥头 - 精轧螺纹钢筋组合锚固:在桥墩支承垫石上钻孔安装胀管装置,锥头与精轧螺纹钢筋配合形成机械自锁,单根锚固力达 800kN,较传统预埋钢筋减少 60% 工序。后支腿采用交叉钢索拉结与承台预埋螺栓结合:钢索直径≥28mm,预紧力达设计风载荷的 2 倍,配合 M36 高强螺栓穿透承台(埋深≥1.2m),形成空间受力网络。特殊工况下,如溶洞地质区域,采用 “锁扣钢管桩 + 混凝土锚固桩” 复合基础,钢管桩内灌注 C40 混凝土并嵌入岩层 3m,抗拔力提升** 1500kN。
锚固系统集成动态监测与应急响应机制:支腿根部布设 0.1με 精度应变片,实时监测应力变化;倾角传感器(精度 ±0.01°)同步反馈支腿垂直度,偏差超过 1/1000 时自动触发液压微调系统。非工作状态下,启动手动应急锚固程序:前支腿通过卡紧装置与垫石四周锁定,后支腿采用插销式锚定(抗拉强度≥1200kN),确保 8 级风况下位移量≤5mm。某 40m 跨径箱梁架设项目中,通过上述技术组合,支腿锚固时间缩短** 45 分钟,较传统方法效率提升 70%,且在软弱地基条件下实现零沉降施工。